文:陳穎

體委會17日邀集中華棒協與中華職棒的代表開會,會中確定了日後棒球國際賽中華隊將採取「分級徵召」制度。經典賽兵敗東京後,國內棒運的檢討聲浪不斷,各方的建議中最簡單且不需要經費即可馬上施行的,便是「分級徵召」制度的建立,此次會議確立此制度的結論看似讓國內棒運再往前邁了一小步,然而實情真是如此嗎?

這次會議的決議是未來棒球國際賽事將被區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經典賽、奧運、奧運資格賽與亞運;第二級是世界盃、洲際盃與無關奧運資格的亞錦賽;第三級則是其他國際邀請賽。其中第一級賽事將以職棒球員為主,以組成最強陣容為目標;第二級賽事由年輕職棒選手與業餘球員組隊;第三級賽事則純由業餘球員組隊。

但這個分級制度仍有但書,那就是倘若該項國際賽是在台灣舉辦,即便其為二、三級賽事,仍有可能徵召職棒球員,而若有其他特別考量或是職棒球隊主動配合,也同樣有可能在非一級國際賽大量徵召職棒球員。而首次以「特別考量」為理由徵召職棒球員的二、三級國際賽,有可能就是七月底在日本札幌開打的第二十五屆亞洲棒球錦標賽。

提出特別徵召要求的是體委會,由於中華隊在北京奧運棒球賽與世界棒球經典賽中,對中國隊已經二連敗,體委會不希望中華隊在國際賽事中有可能對中國隊三連敗,因此雖然此屆賽事與奧運資格無關,舉辦地點也不是在台灣,體委會仍然希望能夠徵召職棒球員,以充實中華隊戰力。

其實,這個看似改革的中華隊「分級徵召」,只是沿用過去的徵召制度,改個名字但換湯不換藥而已。以2007年港口盃為例,這項現屬第三級的國際賽,當初就是以純業餘陣容組隊,而2005年亞錦賽這個非關奧運資格,現屬第二級的國際賽,則僅徵召黃正偉、陳江和、涂壯勳等三名職棒代訓球員,搭配其他純業餘球員與賽。

正因為是換湯不換藥,所以過去為人詬病的過度徵召,未來仍然有可能再度發生。中華隊本屆經典賽會因為眾多職棒選手兵疲馬拒絕徵召而面臨組隊困難,就是因為過去幾年不分賽事重要性全面徵召的緣故,而其中最讓應該檢討的就是2006年洲際盃與2007年世界盃。這兩項賽事因為都是在台灣舉辦,所以中華隊也全面徵召職棒球員,但這兩項賽事的層級並不高,日韓皆沒有派出職棒明星隊出賽,中華隊以職棒明星組隊,除了對票房有利以外,實在看不出其他的意義。

實際上,連在這次會議中被列為一級國際賽的亞運棒球賽,是否應該視為一級國際也有討論空間。亞運對於台灣業餘運動界是一項相當重大的賽事,但是以棒球來說,亞洲三強對這項賽事在乎的程度卻有差異。以2006年杜哈亞運為例,中華隊與韓國隊都派出了以職棒球員為主體的代表隊,但日本卻只以業餘球員組成的代表隊與賽,對該項賽事的重視度大不相同。當然,若以亞運的獎牌數考量的話,在職棒願意配合的情況下,在這個奪金機率較高的項目派出最強陣容,也是勉強可以接受的。

至於體委會提出在今年亞錦賽派出職棒球員組成中華隊的希望,就不那麼讓人認同了。本屆亞錦賽由於無關奧運資格,因此日本與南韓也不會派出職棒球員組成的陣容,2005年亞錦賽日本、韓國與台灣都是以業餘球員組隊,中國隊也在該次比賽中以4:3擊敗過韓國隊,但韓國隊並沒有因此打算在本屆亞錦賽派出全職業球隊復仇,因為這一級的國際賽本來就是給業餘球員打的,勝負本來就不需要過於在乎,中華隊若在這項賽事以「特別考量」而派出全職業隊,不管勝負如何,只是在重複過去未落實分級徵召的覆轍而已。

職棒球員工會在不久前提出過「唯有徵召有序,國內棒運才能更蓬勃發展」的想法,未出席此次檢討會議的統一獅隊領隊林增祥也認為不應該為了在亞錦賽擊敗中國而徵召職棒球員,因為這與重建國人的棒球信心無直接關係。體委會在針對國內棒運做檢討時,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性的去做規劃,否則在檢討後只做出換湯不換藥的結論,過度重視單一對戰的勝負,實在非國內棒運之福。

※本文刊載於聯合新聞網:
中華隊分級徵召 換湯不換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