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小六 圖:南投紅葉國小(小六攝)

自從接觸了小聯盟的培育制度後,讓我不禁思考起台灣的師資培育制度,竟發現這兩個看似兜不在一起的東西是何其相像。

台灣的師資雖然號稱有大學四年加上實習一年的培育,這樣的培育看似紮實,但其實內涵是嚴重不足的。先不談改成大學制之後對課業的要求極低,就說是後來的實習也都沒有一套妥善的培育方法出來,有的只是像台灣職棒一樣的土法煉鋼,以我自以為例,當初帶我進入教師界的師父,由於當年師院裡的師資培訓並沒有教育未來的教師們要如何帶領新進教師,所以他能教給我的東西其實很有限,也因此讓我日後在職場上仍感到所學的尚不足以應付實戰所需。但我知道我的師父已經盡力,所以仍然感謝他。

等真正進入教師職場,土法煉鋼的方式依然存在,前輩們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後進的教師,然後新進的教師還是得要自己摸索,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坦白說,目前教師們班務太重的情況下,能夠有時間肯傳授給學弟妹一些經驗就很讓人感激涕零了。更多時候,前輩們也並不能知道究竟我們這些新進教師們有哪些問題,這時就真的只能靠自己的天賦去領悟教師之道了。

很像吧!像台灣的職棒。

很多師院生實習完就像是小聯盟的球員一樣,是個未完成品,經過多年的職場打滾之後,自然會磨練出一套生存的方法,然後就逐漸定型了。就像興農牛的黃忠義,靠著自己的天份闖出了一片天。然而有時我不禁會想,如果當年黃忠義有機會像陳金鋒一樣的出國接受小聯盟體系的養成,東哥是不是會比現在還要強上一百倍?以同樣的觀點來看,假使台灣的師資培育可以有一套更細緻且有系統的方法,或許台灣的師資可以比現在更好上幾倍。

台灣的師資培育,實在該跟美國職棒小聯盟的養成體系多學學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