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

上次寫了一篇關於「
福特盃少棒賽」的文章,網友「凡」在文章底下留言分享她的觀賽心得,我連到她的部落格「棒球,野球,Baseball」,看到她寫的場邊觀察:「福特盃少棒賽0805(久違了 球場!!)」,忽然覺得心情沈重起來。

引用她的一段文字:

「有時候球員忽略了應有的反應,回休息區的時候就會被教練亂吼亂叫...不是啦!我是說指導! 是指導一下。有時候坐在旁邊都會被嚇到,心裡總為孩子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我知道教練都是口惡心善的啦!畢竟每天都要在一起的團體生活,教練一定要掌握球員的身心狀況,才方便比賽時的調度。我希望他們不只是球技要進步,心態也要跟著進步,這樣才能成為真正一流的選手,以後才能和他們的偶像─王建民有一樣的成就!」

從少棒開始離家過團體生活,接受教練的嚴格指導,幾乎是島內棒球員成長歷程的常態,有許多棒球選手因為從小就與球隊一起生活,與家人反而不親。因父親楊章鑫涉及職棒放水案,被「連坐」阻絕於職棒之外的棒球選手楊家楨,就曾說過「從小在外打球,跟父親已甚少來往」,雖然這段話並沒有改變他被職棒封殺的狀況,卻或多或少反映了國內球員成長過程的辛苦與無奈。

四年前被媒體炒的沸沸揚揚的「王子燦掌摑事件」,其實也是這種少棒職棒化的的體制,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當然,還是有許多教練並不使用體罰等手段來軍事化的管理球隊,不過從小就以盃賽為目標,在成長期把絕大部分的時間投入棒球訓練,仍是國內棒球員的必經之路。

學生棒球運動聯盟曾公布「推展國內棒球運動原則」,內容為:小學玩棒球, 國中學棒球,高中練棒球,大專愛棒球。放眼台灣大部分的重點棒球學校,由於獎牌攸關球隊經費多寡與教練介聘,甚至會影響到球隊存續,基本上除了不斷的「練、練、練」,其他的原則就通通被拋諸腦後了。

只要國內三級棒球冠軍導向、獎盃導向的結構性問題不改變,未來想以棒球為志業的小朋友們,大概還是難逃前輩們的命運,注定把青少年期絕大部分的光陰花在棒球上。至於為什麼這些從小就為國爭光,技術水準超越世界上其他同齡球員甚多的小選手,長大後卻只有很少的比例能打入棒球最高殿堂的美國職棒大聯盟,大概也只能鄉愿地怪罪給東方人先天身材、體力都不如西方人優異吧!

●延伸閱讀:
《本站》
菜販教練─許源欽
《少棒球隊》屏東縣僑勇國小少棒隊
紅葉少棒另一章
《外站》
桐林少棒隊@monkey8703 's Blog
衝阿!!!!汶水國小~台灣棒壇的新希望@★ROSIER★
看了96年全國少棒錦標賽@pulling9
贊助棒球,一定要計較成績嗎?@台灣野球網
”贊助一定要計較成績嗎" 讀後感@棒球,野球,Baseball
少棒-培養興趣的開始@松井大頭善的野球小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