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
中華職棒面臨景氣寒冬,中信鯨隊董事長羅聯福上週在球隊解散的記者會中提出「職棒應該要拓展大陸市場」的建言,這週就傳出了有企業有意進軍中國棒球市場的消息,而且還計畫要吸收整批中華職棒無球可打的球員,前往中國棒球聯賽打球,前進中國會是未來台灣發展職業棒球的出路嗎?
明年中國棒球聯賽預計要擴增福建與河南兩隊,成為八隊開打的局面,例行賽場數更預計從今年的63場擴增到90場,看起來中國棒球市場的景氣是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在球隊擴編的背後,中國棒球聯賽同樣也有營運上的隱憂,那就是過去幾年負擔營運任務的日本軟體銀行宣告抽手不玩了,而目前接手營運任務的中國本地企業迪斯傳媒集團,除了沒有營運棒球賽事的經驗外,目前也還沒有找到提供聯賽運作基金的主要贊助商。
在聯賽擴編的情況下,台灣球員有沒有機會到中國去發展?只要能夠與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溝通,解除台灣球員在中國棒球聯賽的禁令,台灣球員要在中國棒球聯賽出賽當然不是不可能。不過中國棒球聯賽的薪資水準偏低,一般球員在聯賽期間領的薪水在4000元人民幣上下,非聯賽期間更只有2000元人民幣左右,即便是把所有的補貼都加起來,明星球員在聯賽期間最高的薪水也頂多8000元人民幣,這樣的薪水對台灣球員來說是很難想像的。
中國棒球聯賽明星球員的薪水比台灣甲組球隊合作金庫棒球隊的的薪水都還要低,一般球員的薪水更是比不上台灣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球員又得離家這麼遠去打球,對台灣球員當然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有意吸收台灣球員參賽的球隊,勢必得提高台灣球員的薪水來吸引他們遠赴中國打球,但是中國棒球協會會不會願意讓自家的中國棒球聯賽出現一支不管是薪資或實力都高於本地球隊一截的球隊,則還有待商榷。
另外一個企業要投入中國棒球聯賽必須要面對到的問題則是觀眾問題,中國棒球聯賽即便是開放免費入場,和中華職棒的進場人數相比也是差了一大截,每場比賽能有幾百人的規模就已經算是相當的不錯。在沒有培養出廣大球迷的情況下,代表電視轉播、媒體宣傳或週邊合作的效益都不會太大,這對有意經營職棒的企業將會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只是要讓一支中國棒球聯賽的球隊能順利打完一個球季,一年一、兩百萬人民幣的經費就綽綽有餘了,但是在社會影響力低落的情況下去經營職棒球隊是沒有意義的,要在中國這塊棒球沙漠上讓經營職棒有效益,必須要花精力在棒球的推廣與行銷上。而且這樣從接近零開始做的推廣行銷動作,一做可能都要以五年、十年為單位才會有少量的效果,前期的投入可預期不會太容易吸引大量的球迷進球場,要達到顯著的效果也許得經過十五、二十年以上,想要投入的企業可得長期「燒錢」才行。
中國的棒球目前可以說還是處於尚待開發的狀態,美國職棒大聯盟在這塊土地上辦推廣活動辦了好幾年,中國棒球聯賽最早幾年的經營商也是美日合夥,而剛抽手中國棒球聯賽經營的日本軟體銀行同樣也是耕耘中國棒運許久,但目前中國棒球的愛好者主要還是集中在少數城市的大學生上,離真正的普及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要不讓投入中國棒球的錢都投入水裡,對中國棒球發展有興趣的企業,得準備好展開長期抗戰才行,對中國棒球有心的企業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刊載於聯合新聞網:「職棒前進大陸 並非一蹴可幾」
- Nov 21 Fri 2008 02:22
職棒前進中國 需長時間投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