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udwin 編輯:陳穎

職棒圈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兩支不同球隊的替代役球員在向球隊報到後聚在一起吃飯,球員A看到球員B拿著全新的手套,向球員B調侃說他怎麼一入隊就去買新手套,結果球員B說:這是我們球隊每個入隊的新人都有配給的基本配備。

聽來讓人莞爾,但職業球團本來就該是這樣。郭李建夫和林威助進阪神虎隊時,球隊除了配給的球具外,還介紹他們什麼地方可以訂做手套,倪福德、王建民、郭泓志甚至更早的陳金鋒在大聯盟一登錄,就有專屬櫃位和球衣球具。只有中華職棒比較特殊,球迷會幫球隊哀嚎說:球很貴、球衣很貴......

其實這都是把球團收入簡化到只有進場門票,所以才會覺得什麼都貴。國外的職棒都是大企業才供得起嗎?也不盡然。日本職棒這三十年來倒掉的、合併的、換老闆的球隊也不少,光橫濱就有兩次,阪神則是自己母企業被收購,母企業的母企業(好饒舌)當年也經營過球隊搞不下去賣給租車的(阪急=歐力士),直接倒掉的像是近鐵也是一個例子。但他們當初在經營時,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省錢嗎?並沒有。為什麼?因為人家有完整的行銷體系和贊助規劃。

光是全國和地方頻道的轉播授權金就可以撐起半支球隊,加上和地方合作的推銷看球,各式各樣的週邊活動讓球團在除了球場那個小小的「週邊商品販賣部」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授權收入可以拿到,這都是錢。相比之下,中職真的是「坐票亭翹腳等收錢」......喔不!說不定還搞不清楚票價多少,這樣會虧損也是當然。也難怪會有球團不供給球員手套、球具的「笑話」傳出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華職棒 球具 日本職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