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時候會覺得中華職棒是一個很有趣的聯盟,例如官網上不見得能查得到聯盟的各項規章,即便查到了也或許跟實際的情況有所落差,或許這種「神秘感」也是觀賞中職的一種醍醐味吧。

像前陣子我想查找中職的球員註冊規章,結果在官網上就查到這行文字:

球員、教練註冊

官網上寫「各球團註冊球員人數限制為五十人內」,但現在中職各隊註冊球員人數加上洋將通通都超過50人,經過翻閱新聞後才能找到「各球團註冊球員人數最低須達39人,且不得超過60人」的最新規定。想聊聊中職的註冊球員上限規定,在官網找到的資料居然不是最新的,實在是有點困擾呢。

中職四隊今年在季中選秀總共選進了46名新秀球員,各隊目前雖然註冊的本土球員都在50人上下,但加上洋將的話,各隊其實都只差個位數的球員名額就達註冊人數上限,若選秀球員被全部簽下,勢必有球員要因此被釋出。職棒球隊每年進行球員的新陳代謝實屬正常,但在中職如今只有四隊且業餘球界提供大量人才的情況下,若球員的汰換率過高,很可能會在新秀球員養成有確定結果出現前就浪費人才,也可能讓一些尋求復出且仍有一定實力的老將白白失去舞台,因此也有球迷提出應該提升球員註冊上限的想法。

比較亞洲另外兩國的職棒,韓國職棒的正式球員登錄上限是63人,日本職棒的登錄上限則是70人,都比中華職棒還要高,因此中職的確還有增加註冊球員人數的空間。不過,我認為以目前中職的賽事規模,若球團能補滿60人的正式球員名額,即便考慮到傷兵問題,應付一二軍球季一整年的賽事應該也是足夠了,但為了不要輕易浪費人才,倒是可以學習日韓職棒的育成選手與申告選手制度。


▲若有育成選手之類的制度,義大犀牛或許不會那麼快就放棄掉黃偉晟。

育成選手或申告選手制度,都是讓職棒球團可以在正式註冊、登錄名單之外,能夠更有彈性地吸收球員進入自家球隊體系的制度,也因此,日職或韓職幾乎是每支球隊都隨時養著超過登錄球員人數上限的球員。正式登錄外的球員沒有聯盟正式球員的最低薪資保障,球團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來賭一些養成期望或復出可能較低的球員,對這些球員來說也是多了一個管道可以圓夢,日韓職都有從此種制度下成功養成的選手,對職棒球團與球員來說可說是一個雙贏的制度。

在一、二軍賽事還沒有再增加之前,中職或許還不需要考慮提高球員註冊人數上限,但已經必須考慮建立類似育成選手或申告選手的制度,讓想要養更多球員的球隊能夠有制度可以依循。砂礫中找出珍珠或者老將以不死鳥之姿復活的機率或許真的比較低,但職棒本身就是一個創造「夢想」的行業,若未來真有不少球員可以從正式名單外爬上球隊一軍先發陣容,相信也將是一個個能讓球迷感動的精彩故事,對台灣職棒這個「夢想事業」的發展,絕對會大大有所助益。

(陳穎)

※延伸閱讀:
充實中職二軍,從增加比賽場次開始@OttoCat雜記本
背負朋友的夢想前進 島本浩也初登板無失分@坂本官兵衛の野球手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