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穎

羅錦龍、高國輝、林柏佑、唐肇廷、蔡森夫、邱子愷、蔡孟修、陽冠威、王峻杰、曾琮萱……一個個名字擲地有聲的前旅外球員和業餘好手,陸陸續續表態要報名參加本屆中華職棒選秀會,再加上興農牛確定以1.3億的價碼轉賣給義聯集團,前陣子這個聯盟因牛隊轉賣無著而陷入風雨飄搖的狀況,彷彿從一開始便不存在。而就在興農牛隊轉賣定案的前不久,中華職棒聯盟會長黃鎮台也進一步表達中職規模必須擴增的迫切性,希望在2014年時中華職棒能夠有第五隊,Lamigo桃猿隊董事長也同樣希望兩年內中職會有第五隊,甚至三到四年後中華職棒能夠重回六隊規模。

台灣能夠容納多少職棒球隊,是球界、媒體與球迷們經常在討論的問題,1997年是台灣職棒球隊最多的一年,連同台灣大聯盟的四隊在內,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就有11支職棒球隊,其後經歷球隊解散、聯盟合併......等過程,從2009年以後,就僅剩下中華職棒現有的四隊繼續維持聯盟運作。

四隊幾乎是維持一個稍具規模的職棒聯盟最低限度的隊數,而中職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對戰後,球迷們普遍的反應是對戰組合過少,經常看到同樣的比賽組合非常的容易「膩」,於是有部份的球迷便認為,中職應該擴增球隊以增加對戰組合。在這次興農牛隊轉賣事件後,更讓人覺得中職第五隊甚至第六隊的誕生有其必要性,因為在僅有四隊的情況下,只要有一支球隊的經營出現問題,整個職棒聯盟可能就得被迫面臨解散的命運。

究竟台灣適合容納多少職棒球隊?許多人會舉美國或日本的例子,認為以他們的人口數都只能夠有那樣的職棒隊數,因此台灣有四支職棒球隊已經很足夠了。但實際上一支中職球團的規模和日職、美職球團的差距可說是相當的大,更不用說兩國除了最頂級的職棒聯盟外,還有許多諸如小聯盟、獨立聯盟等的職棒賽事,因此若要談論台灣適合多少職棒球隊,或許拿規模與我們最相近的韓國來比較會比較恰當。

就在前幾天,韓國職棒聯盟在球員工會揚言抵制頒獎典禮、明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甚至韓國職棒季賽的壓力下,緊急開會通過了將擴編第十球團的議案。韓國的人口大約是台灣的兩倍強,韓國職棒的平均年薪則約是中職的兩倍弱,而一支球隊平均有約60人的規模則比中職稍多。也就是說,中職如果維持目前的薪資水準和球隊規模不變,參考韓國職棒的例子,若經營得宜,要在不遠的未來擁有第五支職棒球隊,應該是完全可行的。

至於第五隊要怎麼成立?同樣參考韓國職棒的例子,可以先讓新球隊進行擴編選秀,並且投入二軍賽事一年,接著再正式加入一軍賽事。讓新球隊在二軍先打一年,可以讓新球團初步瞭解職棒的運作,也可以讓他們利用這一年的時間持續磨練與補強球員,未來正式加入一軍賽事才不會與其他球隊在實力上有太大的落差。因此若要循序漸進讓第五隊加盟,中職最好在這次的選秀會就能讓第五隊參與,再加上此次選秀可說是歷年來球員質量與素質都相當高的一屆,可說是新球隊加盟的最佳時機。若無法在選秀前覓著第五隊,那麼或許增隊的時程得往後延後一年,或者得讓新球團直接投入一軍賽事的運作。

危機往往就是轉機,韓國職棒上世紀末也有一支儘量不外宿且在其他各隊開始使用洋將時仍不聘請洋將的雙鈴突擊者隊,這支球隊在1999年的主場平均觀眾人數甚至低到只有757人,在1999年底便宣告解散。其後,承接下雙鈴突擊者隊大部分球員與教練團的新球隊SK飛龍隊更換屬地重新出發,雖然首年度的主場平均觀眾人數也僅有1281人,但如今不但已奪下四次韓國職棒總冠軍,2012年的主場平均觀眾人數也已經暴增到16211人。

中華職棒若能利用這一次興農牛隊轉賣給義聯集團做為重新出發的契機,好好調整未來的發展方向,廣納有心推動職棒發展的企業一起投入職棒經營,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的職棒產業應該還是有機會重回榮景甚至更上一層樓的。

※本文刊載於聯合新聞網:興農牛轉賣成功 中職還需要第五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