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穎

lativ躍登本日Google搜尋關鍵字第四名,一切源自其官網的一篇文章:「
移除產地標註」。

在這篇文章裡,lativ官方表示:

「我們決定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但服飾上的吊牌仍按照台灣法令,具備明確的標示說明。若您非『台灣製造』不買,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確認後再下單,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

對照其過去的訴求:

lativ.bmp  

不免讓人感到格外諷刺。

更讓人疑惑的是,如果因為「成衣業在台灣的產能相當吃緊,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成衣生產線上極度缺乏勞工投入」,所以「從2010年開始,lativ不得不將台灣廠商無法負荷的訂單,逐步轉往越南、印尼、大陸等地」,那當然消費者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但只是因為訂單外移,就要「決定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那也未免太奇怪了些?

lativ生產的成衣按照台灣法令的規定,在服飾上的吊牌仍然需要標註產地,過去lativ也會在商品頁面上標註產地,因此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所造成的直接影響是消費者得收到產品才能知道產地為何,而若是消費者「非『台灣製造』不買」,lativ告訴消費者「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確認後再下單」。而且這是修改後的語句了,原句可是「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不要下單」。

這簡直可以當作行銷學上經典的反面教材了,lativ原句的意思,有許多網友解讀為「不爽不要買」,即便也許原本撰寫此文案的人不見得有這樣的意思,但對公司形象已經是重傷。就算事後亡羊補牢修改語句,但最基本的問題還是不變,lativ為何要放棄自己品牌的核心價值,把MIT的環境直接否定,而不是把MIT的產品升級甚至是提高售價,或許消費者很難去置喙。但只是產品的製造外移,卻要全面撤銷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示,造成消費者的極大不便與疑懼,做出這樣的決策實在很難讓消費者理解與認同。

今年初「
lativ年終發40月」的新聞讓人印象深刻,lativ在過去一年的銷售數字肯定非常亮眼,才能夠讓企業員工雨露均霑個個荷包飽飽。年後這個台灣本土成衣品牌的最新決策,到底會對今年lativ的營收造成怎麼樣的影響?明年他們是不是能維持今年讓人羨慕的年終數字?就看這個品牌的高層是否能針對這次的事件做出良好的危機處理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ativ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