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肯米、陳穎

自1999年陳金鋒加盟洛杉磯道奇隊以來,台灣的年輕棒球選手只要有一定條件的,可說是爭先恐後的往美國跑。「敢夢」的陳金鋒熬了七年,在去年返台加入中華職棒,其所開啟的旅美風潮已逐漸開花結果,但陳金鋒面對日本職棒歐力士隊的挖角,卻召開記者會宣布要留在台灣,繼續與隊友一起奮鬥。

他是這麼說的:「我知道人…打棒球的選手都希望站在一個最高的…最高的場合去打球,因為那是一個代表自己的榮耀,可是在那個之下裡面,會有很多的…人家不知道那種心情的感覺,那…那種感覺也許是外表人看到很…很不錯的,可是它往往都是背負自己的成績的壓力,成績的名字…」

陳金鋒的選擇,彷彿是國內職棒在面對國外職棒的強勢挖角下,所獲得的一次莫大勝利,但旅外的風潮卻已是不可擋。是因為中華職棒真的技不如人嗎?很遺憾,是的。由於國內棒球的進步遲緩,不僅教練仍延襲老式的日本訓練法,不少職棒球團也完全不知長進。

可是,可愛的台灣棒球員們,如莊勝雄、王建民或者是陳金鋒,在功成名就後,卻仍努力的回饋台灣棒球。那是一種尋根的感覺,球員生於斯土、長於斯土,對於台灣的棒球總有一種反饋的感恩,所以對於球員,球迷始終不肯苛責。

技不如人,那麼只要改進就好了,但台灣部分的職棒球隊卻幾乎沒有提供太多的支援,這使得職棒的發展形成兩個集團,當一半的球隊開始努力成立二軍、認養球場時,卻還有一半的球團還在共體時艱,沒有任何作為。於是不只是球員,就連球迷也開始無所適從起來。

台灣的環境不夠好,留不住好選手,這是事實。王建民旋風讓球迷開始學會欣賞大聯盟等級的球賽。而旅美選手他們的技巧以及想法,也逐漸影響到國內的選手,這對國內環境的進步,毫無疑問是件好事。

即便球員努力往外跑,中職仍然不缺好手,而且近期更是能夠限量外銷,比如剛旅日的林恩宇,以及去年就先到樂天的林英傑,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國內持續進步的球員也不少,比如統一的潘威倫,兄弟的彭政閔,或者是興農的陽建福與La New的林智勝等人。姑且不論這些球員在國內部分仍有過度操勞的問題,但逐漸冒出的年輕新星,總是讓球迷對中華職棒充滿期盼。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職需要改進,但也已逐漸在改進。或許還有些球隊還是在殺豬公,但是有些球隊已經正在設計火箭準備上太空了。十八年過去,算一算也該讓一個人,或者一個聯盟成年了。球團怎麼搞,球迷都在看,能不能進步,就看大家的關注了。

中職不會倒,會倒的是不用心的球團,那就給他倒吧!讓有心的球隊能夠繼續經營下去,這樣國內職棒才能夠一次又一次的有許多的好球可以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