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

亞洲球員的重鎮

說起洛杉磯道奇隊,最讓台灣球迷印象深刻的就是大量的亞洲臉孔,從朴贊浩、野茂英雄到陳金鋒,亞洲棒球三強近代首位挑戰大聯盟的選手,其所屬球隊都是道奇隊。而道奇隊目前陣中也還有齋藤隆、曹錦輝、郭泓志,以及剛拿下2007年未來之星對抗賽MVP的農場新星胡金龍等亞洲球員,可以說一想到90年代以後的道奇隊,就不能忽視東方球員所佔的舉足輕重地位。

其實道奇重視亞洲球員,也可以從行政部門的配置看出來,道奇隊是大聯盟少數設有亞洲事務部的球隊,前興農牛隊副領隊廖昌彥過去就隸屬這個部門,日籍部長興梠英三郎(Acey Kohrogi)也曾參與多名台灣球員的簽約過程。不僅如此,道奇隊的高層中也有亞裔的影子,華裔的伍佩琴(Kim Ng)現正擔任道奇隊的副總裁兼助理總經理,她同時也是少數打入大聯盟高層的女性,在道奇隊的決策團隊中相當有影響力。

民族熔爐淵源已久

道奇隊鮮明的民族熔爐特性,其實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可以見到端倪,早期黑人因為種族隔離政策被拒於大聯盟門外,想打職棒只有加入黑人聯盟(Negro League)一途。直到1947年4月15日,身披布魯克林道奇隊(洛杉磯道奇隊的前身)球衣的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成為第一位正式登上大聯盟的黑人球員,才打破這個不合理的限制。

羅賓森在登上大聯盟的第一年就獲得了新人王寶座,1949年獲得國家聯盟年度MVP,1955年他更與隊友一起擊敗紐約洋基隊,拿下所有大聯盟球員夢寐以求的世界大賽冠軍,這也是道奇隊隊史上第一個世界大賽冠軍。1997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了紀念羅賓森打破大聯盟種族藩籬五十週年,把羅賓森的背號「42」自所有的大聯盟球隊中退休,除原本已在使用的球員外,所有球員不得再使用這個背號。

今年的4月15日,大聯盟為了紀念羅賓森登上大聯盟六十週年,將這一天訂為「羅賓森日」。這一天,所有的球員可以自由穿著羅賓森的42號球衣上場比賽,羅賓森的「母隊」洛杉磯道奇隊更是全體成員都穿著42球衣登場比賽,形成人人都是42號的有趣景象。我們可以說,倘若不是有道奇隊與羅賓森等先驅,現今大聯盟球隊中有色人種大鳴大放,在各個位置上各擅勝場的情況將大大失色,台灣球迷也很可能根本無緣見到王建民在大聯盟精彩絕倫的投球表現。

新人輩出百花爭鳴

自1947年羅賓森摘下首座新人王寶座以後,道奇隊新人也有表現優異的優良傳統,道奇隊總共拿過16屆新人王,包括布魯克林時期的4次與洛杉磯時期的12次,遙遙領先第二名紐約洋基隊的8次,是大聯盟拿過最多座新人王的球隊。

這裡面最具傳奇性的,就非瓦倫蘇拉(Fernando Valenzuela)莫屬了。墨西哥出身的他,在1981年以13勝7敗(當年因罷工球季較短)、防禦率2.48的表現,成為史上唯一一位同時拿下新人王與賽揚獎的投手,並率領道奇隊在世界大賽擊敗洋基隊拿下冠軍寶座。生涯累計173勝也是墨西哥在大聯盟的最多勝投,在墨西哥具有「民族英雄」的地位,2006年他還曾出任世界棒球經典賽墨西哥代表隊的教練,協助墨西哥隊挺進八強。

另外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就是1992年到1996年,由卡洛斯(Eric Karros)、皮耶薩(Mike Piazza)、孟德西(Raul Mondesi)、野茂英雄、赫蘭斯渥斯(Todd Hollandsworth)等人連續五年拿下國聯新人王的寶座,這不但是大聯盟首次有球隊獲得新人王五連霸,至今也還是大聯盟的紀錄,而野茂、孟德西出生不在美國更將道奇民族大熔爐的意義顯露無遺。而1995年以龍捲風投法席捲大聯盟的野茂英雄,更是指標性的新人,因為他是從日本職棒轉戰美國,他的成功證明了亞洲選手也能夠在大聯盟大放異彩。

日韓台球員相繼發光

自野茂英雄以降,許多亞洲選手前仆後繼的前往大聯盟挑戰,早野茂一年升上大聯盟的韓籍選手朴贊浩,在1996年開始有了比較穩定的出賽機會,兩位旅美先驅都在大聯盟拿到超過百勝的紀錄。落後一步的台灣,也於2002年由陳金鋒升上大聯盟,開始在大聯盟佔有一席之地。

從日本籍的野茂英雄、石井一久、木田優夫、中村紀洋到齋藤隆,到韓籍的朴贊浩、崔熙燮、徐在應,還有從台灣來的陳金鋒、郭泓志、曹錦輝,他們或許際遇各不相同,但都曾以精湛的表現,在道奇隊的歷史上留下無法抹滅的一頁。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也將會有更多的亞洲球員繼續投入道奇,為這支海納百川的球隊,增添更多的東方色彩。

●本文刊載於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775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