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jyen

德國其實完全沒有在推廣基層棒運,但基層棒球就這樣起來了,這部份其實很有趣。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結構與制度的問題,在德國,志同道合的人頗容易就組織起相關組織來從事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他們的人也普遍願意這樣做。而台灣在制度上,其實成立球隊沒有那麼難,反倒是大家願不願意的問題吧?想來,一個國家要進步絕對不是只有經濟層面,像這種無形的社會層面的東西,影響有時候比想像中的大。

再講一個有點遠但仍然相關的東西。德國家長對於學校活動的參與程度很高,除了有法律規定個帶薪假,家長每個學期可以有兩次的帶薪公假去參與學校舉辦的親師座談那類的活動。還有一點就是,德國政府只支付學校裡面的教師薪水,所有教師薪水以外的學校運作的經費,全部都是由學區民眾繳稅!

中小學校是最基層的地方事務,呼應我之前說的德國是高度地方自治的國家,像學校單位就是屬於學區自治的範圍,由學區民眾繳稅。因為學校的經費直接來自於自己的口袋,所以自然大家會很注意究竟學校在做些什麼,而因此很熱衷參與學校事務。

我曾經參觀過一間位於德國首富之區慕尼黑裡的一間學校(慕尼黑的平均所得是全德國平均所得的兩倍),結果因為那間學校學區家長不熱衷教育,導致學校顯得破爛,比另外一個學區居民所得還比台灣國民所得低的學校還糟。學區居民所得低的那個學校的校長對此很自豪,因為他說即使學區窮,但居民願意撥出所得的7%作為教育經費,讓他們辦教育辦的領先全德國。

我覺得德國就是因為高度地方自治,市議會討論的議題都是自己身邊的切身事務,所以大家才有動力去參與公眾事務,改善自己的生活。有時候,國家這個東西太遙遠,身邊的一切才是真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