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球季陽建福等人被釋出尋求轉換跑道到業餘,到高雄綺麗珊瑚隊成軍,乃至於許銘傑回歸業餘又重回職棒的事件,我們都可以明確得到一個共同的訊息:職棒球員在業餘球界每隊的限額只有5名。
過去職棒與業餘分野明確的年代,曾打過職棒的球員要回到業餘球界的難度非常之高,但後來職棒球員能打國際賽後,兩者間的分界越來越不明顯。曾經,臺灣業餘球界也曾大量接納前職棒球員,甚至一隊曾經有過19名前職棒球員,但2009年底棒協技術委員會的一個決議,讓職棒球員轉換跑道到業餘的狀況,逐漸限制到目前的每隊5人。
當時棒協技術委員會的想法是說,業餘的目的是要培養年輕球員,要讓各隊不要撿現成的職棒退役球員增強實力,所以從2010年開始各業餘球隊限制一隊只能有10名職棒球員,2011年縮減為8人,至2012年這個名額更縮減到5人。這個規定一直沿用至今,實在也到了該修改的時候。
▲楊智喬雖然是前職棒球員,但比很多業餘球員都還要年輕。
因為中職在那之後開放役男球員能夠直接打職棒,所以從職棒退役不代表這名球員已經不是年輕球員。以去年球季被義大犀牛釋出的楊智喬為例,他跟冬季巡迴賽的台東綺麗珊瑚隊成員相比,全隊僅有林順吉一名球員比他還年輕。楊智喬後來很幸運地找到高雄綺麗珊瑚隊落腳,但因為他曾是職棒球員,未來他都要受到每隊五名前職棒球員限額的箝制,跟棒協當初想培養年輕球員的本意完全不符。
早年曾經有如姜財明這類的球員,在職棒連一個打席都沒留下就因為曾有職棒身分,而被業餘拒於門外喪失在甲組繼續打球的機會,目前業餘球界的限額簡直就是當年對職棒球員限制的翻版。而且現在業餘球界的環境也與當年的情況完全不同,不但甲組成棒的隊數來到史上最高的34支,社會人球隊也高達10支,實在可以好好檢討這已經不合時宜的限額規定,讓每年大量被釋出的前職棒球員們,能夠有一個公平尋求工作的機會。
(陳穎)
※延伸閱讀:
◎職棒業餘兩頭空的姜財明@OttoCat雜記本
◎許銘傑事件 凸顯業餘鎖國已過時@聯合新聞網
- Feb 04 Thu 2016 22:06
沾到「職棒」兩字,就該被剝奪工作權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