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誌家。(LEO攝)
文:柯蘿緹【本篇為網友投稿】
二○○六年,曾在日本職棒締造連續二十八局投三振紀錄的張誌家,遭到西武獅隊釋出。天使跌落凡間,光環不再,喧囂殆盡。
兩年過去了,張誌家從後西武受傷時期的一百二、三十公里的球速,到今天能投出動輒一百四十公里的速度,他是否「復活」了呢?○八年八搶三奧運資格賽時看到張誌家,真的讓大家都嚇到了!不只是因為他封鎖德國、教訓南韓的精彩表現,更因為他那不復往昔的投球動作。
動作會說話,而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紛紛看出張誌家現在投球的方式,和○一年世界盃、○三年亞錦賽、○四年雅典奧運不是同一種動作。然而,其中究竟有甚麼差別?難道真的只是球迷們口中的「推鉛球」這麼簡單嗎?
新竹乙組成棒對投球素有研究的昇哥認為,張誌家的問題是心理因素居多。因為按照張誌家的說法,他的傷已經完全康復。而張誌家遇到的並不是所謂的不治之症-「投球失憶症(嚴格說來,是某些關於控球的神經受損,此不論)」-故他在復活路途之初,就應該朝原本的投球機制前進,找自己以前投球影片,慢慢練回以前的動作才對,因為以前那種動作,絕對是最適合他自己的動作。
不管怎麼樣,只要一路練下去,慢慢的投球的協調性一定會回來,身體不會騙人的。過去他曾經展示過自己優異於常人的身體協調性,別人或許做不到,而他,張誌家,以他的天份是極有可能復活的。
然而,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張誌家選擇的是另外一條路:改動作。
我們看到,張誌家採取的策略是:返璞歸真,無招勝有招。他的投球動作當然不可能完全無招,但電視機上的畫面告訴我們,他採取的手段竟是不揮臂,以正常來說是在餵球時才會使用的簡潔出手方式。打個比方,就像是內野手,甚至捕手傳球時的出手方式。無怪乎這樣的投球動作,會被球迷評為是在「推鉛球」。
八搶三資格賽對南韓隊的投球後,張誌家告訴我們:「也許還差一點點,但張誌家就快要回來了。」經過幾番波折,我們終於得以在睽違七年後,在家鄉的土地、家鄉的聯盟、家鄉的球場,看到張誌家以一種回家的姿態登板。可惜經過幾場比賽,球迷們的熱情漸漸冷卻,因為這位「鉛球王子」保送連發,霸氣不再,還被「千秋王子」高志綱打全壘打。
一場一場比賽過後,球迷們發現張誌家的球速只能在一百三十五到一百四十公里間遊走,猛然一催,一百四十二公里,但卻是一個壞球。距離當年可以達到的一百五十公里極速,這在打者眼中不到一秒鐘的十公里速差,似乎已經成為一道最遙遠的距離。對他而言是,對球迷而言也是。
「張誌家回不來了!」
「張誌家沒救了,我就說嘛!」
隨著張誌家被熊隊降到二軍,這樣的評語四起。
但在張誌家下半季重返一軍之後,他卻以球迷們口中「推鉛球」的動作,投出一百四十六公里的球速,該局中繼也表現得穩定許多。放眼中職,不要說是能夠投出一百四十五公里以上的快速球,能夠維持一百四十公里均速控球又不錯的投手有幾個呢?更何況是以「推鉛球」的方式。只能說,張誌家不愧是張誌家。
張誌家「又」回來了嗎?還有待觀察。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球迷是善於等候的,尤其是等候復活這件事。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強投待復活。張誌家加油,球迷一定會等你,等你的變速球,猶如等待「那個人」的指叉球。
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張誌家最後決定捨棄正常投手都會做的揮臂動作?是哪位高人給他的指點嗎?還是因為他早已嘗試過許多調整的方式,但卻找不到一種最協調最流暢的投球方式才這麼做的嗎?這可能要等他拿到中職生涯第一次單場MVP時,讓徐展元或蔡明里親口向他求證了。
就讓我們一起來等候這一刻的來臨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