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鵬 [臺北定格] (原刊於新加坡聯合早報,經同意轉載)

台灣棒球史其實是一部關於台灣政治與社會變遷的曲折歷史。 

棒球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引進台灣,至今超過百年。二戰後棒球殖民主義色彩開始蛻變,經過蓬勃發展的階段,並在上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進入國族主義狂熱的時期。 

專門研究台灣棒球史的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台中)體育學系助理教授盂峻瑋受訪時說:「這多少跟台灣的國際處境有關係。(當時)台灣不被國際社會接納,所以利用各種方式曝光;棒球還算滿有效,所以棒球也被國族主義圍繞。」

盂峻瑋描述的正是台灣過去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當年,國際形勢逐漸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外交上給中華民國的壓力越來越大,由外省人組成的國民黨政府偶然發現本省人和原住民熱衷的棒球運動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以及在建構國家想像與政治宣傳的利用價值。

就在1968年,台灣紅葉少棒隊擊敗剛獲得「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關西少棒隊,震撼了棒壇,創造了所謂的「紅葉傳奇」。隔年,金龍少棒隊遠赴美國賓州威廉波特(Williamsport)首次為臺灣摘下世界少棒賽(Little League Baseball World Series)冠軍,更把台灣掀起不久的棒球熱潮推向高峰。

棒球為台灣政治打強心針

來自台灣的少棒隊先後打敗殖民地主人以及被視為實力更堅強的西方對手,成為在中國大陸中共政權挑戰下,面臨執政正當性危機的國民黨政府的最佳宣傳工具,年紀輕輕的少棒隊球員被塑造成「民族英雄」,不僅轉移了國內的失落與不滿,也製造了「稱霸世界」的印象。

從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到1979年美台斷交,台灣在國際外交場域遭遇中國大陸全面打壓而日益孤立,但經濟正在起飛的它持續稱霸世界青少年棒球賽,多少為台灣民眾的國族自信打了強心針。 

盂峻瑋去年針對臺灣棒球歷史與政治社會發展,出版了英文專書“Playing In Isolation: A History Of Baseball In Taiwan”(盂峻瑋自譯:《孤立中的榮耀:一段臺灣棒球的歷史》),論述了臺灣棒球的輝煌和黑暗。

比如所謂「世界棒球賽」不過是美國一個業餘協會以社區為主體的比賽,台灣當年卻屢次違規派出「國家明星隊」,而且為了蟬聯冠軍,長期使用冒名頂替、虛報年齡的手段。

棒球在不同時代服務不同的政治需要,對此,盂峻瑋說:「國民黨時代建構出來的一種中國的驕傲,也隨著執政黨轉換,政治象徵也不太一樣。最明顯的就是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台灣球隊去美國比賽時,就有些僑胞是帶青天白日滿地紅(中華民國國旗)過去,但有些民進黨人士是帶民進黨旗子去的。都是為同一群孩子加油,他們都是為台灣在比賽,可是大人就是各自表述(對台灣的認同)。」

王建民旋風和國族主義

效力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的旅美球星王建民,近年在台灣掀起一股棒球旋風,但熱鬧景象背後卻隱藏台灣棒球發展所面對的艱巨挑戰。

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劉昌德在4月初投稿《中國時報》時指出,王建民所象徵的台灣棒球文化,其實是一種新的「資本國族主義」,巧妙地結合了台灣的國族認同焦慮,與跨國資本的勞動分工及市場擴張動力。

媒體報導配合跨國體育企業的利潤需求,將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打造為國族認同展現的最高殿堂,也複製了熟悉的國族主義場景:台灣人不分藍綠(軍民團結一致)支持台灣之光(民族英雄)王建民(三級棒球代表隊)出國到「大聯盟」(威廉波特)爭取世界大賽冠軍(國際賽榮譽)。

政治、體育與商業交織著複雜的觀賽情感因素,散發著光和熱的棒球運動作為一種符號,承載著台灣民間數十載對國際空間和能見度的想望,以及被尊重的欲求。過去是如此,未來也一樣。

棒球在台灣註定不只是一種球類運動而已,但它籌碼有限,因為其擅長的棒球畢竟不是世界最流行的運動,多少限制了台灣透過棒球在國際宣傳的效用。

盂峻瑋略帶無奈地說:「當然用棒球宣傳台灣,不比真正的全球性運動如足球來得有效。但因為其他運動不強,曝光率也沒有那麼大,棒球可能就是最有效的方式。」



王建民小檔案

●綽號暱稱:建仔、阿民、滾地球王子
●出生地:臺灣台南縣
●年齡:28歲
●身高/體重:191公分/95公斤

旅美球星王建民比台灣總統更受歡迎

他在台灣的知名度比任何政治人物都高,甚至比總統更受歡迎。每一次他先發出賽,台灣主要報章都會提高隔天廣告的刊登費。他交出漂亮成績單,各報不分政治立場都不約而同地把消息當做封面頭條。

從體育品牌、速食、汽車、電腦和銀行信用卡,他代言合作的產品廣告無所不在。今天在台灣生活,你可以不知道誰是馬英九(台灣總統),但你絕對不能不知道王建民是誰。

他,就是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名門球隊紐約洋基(NYY)的王牌投手,台灣人眼中的「台灣之光」。美國知名體育雜誌“Sports Illustrated”(《運動畫刊》)形容他是繼姚明(美國職籃NBA的中國大陸球星)之後另一亞洲運動巨星。

「王建民現象」不只在生長的台灣蔓延,也引起國際關注。《時代》雜誌(TIME)「2007年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中,王建民在「英雄與偶像」的類別中佔有一席之位,成為繼時任總統的陳水扁與導演李安之後,第三位得此殊榮的台灣人。

在台南出生的王建民,是金屬器皿工廠員工的養子,成長時大概做夢也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承載這麼多台灣人的夢和希望。

憑著優秀的身體條件和過人的投球天分,他在2000年5月被美國職棒球探相中,簽約洋基隊,從「小聯盟」開始默默奮鬥。2005年4月26日,他在睡夢中被通知升上「大聯盟」,4月30日下午登場對壘多倫多藍鳥,自此成為台灣棒球手中在洋基隊出賽的第一人,及第三位登上「大聯盟」的台灣棒球手。

從那一刻起,逐漸在「大聯盟」綻放光芒的「建仔」就這樣一球一球地投出台灣人的驕傲和榮耀。台灣人的出頭天,台灣人從王建民的身上感受到。過去兩年,他兩次獲得「大聯盟」最多勝投的紀錄,「勝投王」的表現讓他穩坐「洋基投手一哥」的地位。

身穿40號條紋球衣,王建民投球的英姿早已嵌在台灣人內心一個特別的角落。他在大聯盟所向無敵、讓對手聞風喪膽的「伸卡球」(sinker,快速下沉球。投出後,打者判斷難度高,揮棒出擊容易變成滾地球,造成被傳殺出局)經過媒體廣泛報導,也為其「王者風範」增添個人魅力色彩。

王建民的狀態和表現牽動台灣人的心情。多年來政治惡鬥讓台灣社會陷入鬱悶,惟有他能讓大家忘了藍綠、朝野放下對立,共同為他加油歡呼。據說「建仔」出賽時,驍勇善戰的臺灣立委會暫時「休戰」。

謙卑內斂、勤奮沈默的行事風格的王建民,體現了政治口水之外,台灣人樸實善良的特質,也是他討人喜歡的原因。 

「大聯盟」新球季4月初開打,王建民的表現再度成為台灣人必追的新聞之一。要瞭解臺灣,不妨從棒球出發,先從認識王建民開始。 



棒球迷/非棒球迷 說棒球

● 吳佳蓓 [臺灣內望]

黃尚豪 27歲,出版業,接觸棒球17年
王建民的表現 仿佛替我圓了棒球夢

看職業棒球就如同看演唱會,可以放鬆壓力,發洩情緒,共同為同一球隊加油、歡呼,當下的情緒真的很放鬆。王建民來自台灣,與我成長環境相同,看到他在大聯盟的表現,仿佛替我圓了棒球夢……棒球是台灣唯一可以跟國際競爭的運動項目,觀賞國際級的棒球賽事,所有球迷在同一時空下,為國家隊共同展現出同仇敵愾、向心力、凝聚力時,那種氣氛讓人很感動。

蔡秉宏 28歲,國小教師,接觸棒球超過10年

棒球對我而言就是「國球」,是台灣人精神的表現,反映台灣人的毅力、奮戰精神,就連比賽週邊的賭博事件,也呈現了台灣人投機取巧的特色。看到王建民在「大聯盟」的優異表現,竟然能讓「滿地紅」國旗飄揚國際間,真的滿難形容那種感動。台灣與其花錢從事金援外交,不如拿去栽培棒球人才,展現台灣另一種國力。

廖雯新 27歲,待業中,非棒球迷

棒球是單純的一項運動,沒有其他意義。就看不懂規則啊,要我看五分鐘就已經受不了,但當有國家代表隊為台灣出征時,還是會留意比賽成績。如果一開始就迷棒球,那瘋(崇拜)王建民還有道理,如果因為他打進「大聯盟」才半途加入,那就很可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