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穎

最近看中華職棒的比賽,經常可以看到在比賽前段教練團就下犧牲觸擊戰術,讓選手犧牲自己照亮別人,以一個出局數尋求將壘上跑者推進一個壘包的結果。而且很有趣的是,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目前位居落後組的兄弟象與興農牛兩隊,領先的Lamigo桃猿與統一獅就比較少見到這樣的情況了。

如果是在一個極端偏投手的聯盟,大量的使用犧牲觸擊戰術或許還比較有道理,因為各隊打擊群攻下分數的能力偏低,所以經常只要能夠少量的領先,就足夠獲得勝利。但本季中華職棒卻不太是那麼一回事,尤其是桃猿與獅這兩隊,陣中長打好手不少,比賽後段只領先個一兩分的話,隨時都會有風雲變色的可能性。

或許教練團覺得不下一些什麼戰術好像自己沒有在工作,不過「無為而治」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在比賽前段把主角留給場上的球員,讓他們能夠儘量攻下大局,對自己球隊的贏球反而還比較有幫助。但我們在國內職棒過去經常看到的,就是教練團頻頻地下各種戰術,無形中也干擾到打者在攻擊上的專注。

較少的使用犧牲觸擊也有增加比賽精彩度的效果,對觀眾來說,長打或連串安打與犧牲觸擊比起來前者的視覺效果絕對會比較強,因此不要過多的使用犧牲觸擊也可以說是一種視覺效果的追求。雖然說觀眾愛看的追根究底還是自家球隊的贏球,但贏球這種事情不可能每場比賽都會發生,儘量讓觀眾看到內容舒服的比賽,反而相對來說也是重要的。

比賽前段的犧牲觸擊不管是實際的效益或視覺效果都是相對來說比較差的,偶一為之或許可以收到其「奇」的效果,但若教練們持續用類似的戰術干擾自家球員,那麼恐怕反而只是降低自家球隊贏球的機率而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棒球戰術 犧牲觸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