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園 vs 裕隆跳球。(C Jay攝,CC BY-NC-ND 2.0授權)
文:陳穎
興農牛隊欲轉賣的消息,是這幾天國內體壇的最大事件,聯合晚報今天也有一篇即時新聞報導,內容寫道「半職業的SBL超籃新科總冠軍璞園,一年也要虧近5000萬」,讓人驚訝原來經營業餘籃球隊居然得虧損這麼大的數額。這樣虧損的數額,是真有其事嗎?
▲聯合晚報報導原文。(截圖自聯合新聞網)
台灣曾經在1994至1999年間存在一個職籃聯盟: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BA)。當年中華職籃的營收狀況,可從下面這篇報導略見端倪:
職籃3年財務 收支總結算 各隊自付三千萬
【記者李一中/台北報導】
中華職籃公司今天將向營運委員會提報職籃三年的財務報告,據了解,六球團在職籃三年的總支出為兩億六千萬元,扣除職籃公司撥予的六千萬元,每隊大約需支付三千三百萬元,以六隊在商品、廣告、票房三方面的收入總和來看,只有宏國象隊的帳面能出現紅盤。
職籃公司在職籃三年的收入,主要來自電視轉播權利金、商品、廣告、票房四方面,其中轉播權利金九千八百萬元,幾占總收入兩億元的一半,而職籃公司年度支出一億四千萬元,因此淨收入約六千萬元,每隊約可分配到一千萬元,已達到職籃公司季前所定的目標。
而在六球團方面,據職籃公司管理部透露,人氣最旺的宏國象隊,在商品、廣告、票房的總收入應可大於支出,帳面呈現「小紅」,至於裕隆則小虧,另外四隊只能用「慘」字來形容。
【1997/09/23 聯合報】
從這篇1997年的報導可以得知,CBA當年平均每支球隊的總支出不過四千餘萬,在各項收入的挹注下,人氣最旺的宏國象隊甚至還能夠有盈餘。
職籃三年CBA共進行了180場例行賽,而超級籃球聯賽(SBL)例行賽每季總共只打105場,再加上CBA是職籃規模,包括洋將人數和整體薪資水準都高於SBL,因此照理說支出應該遠大於SBL。但從今天的報導我們得知,璞園隊一年光虧損就近五千萬,支出當然更高於此數,而裕隆隊現在每年則要支出超過六千萬。
各項規模縮減的SBL,支出還遠比CBA還多,箇中原因為何?個人猜測可能是因為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之故,才導致在台灣經營一支籃球隊的成本暴增吧?只能說在台灣經營職業運動,或許真的只能靠「老闆的興趣與熱情支撐」了。
- Oct 24 Wed 2012 17:19
靠老闆的興趣與熱情支撐的SBL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