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只要重大國際賽一輸球,就開始會有人討論起,台灣是否應該找歸化球員來增強國家隊的實力?例如這次的世界12強台灣隊首戰,荷蘭以7:4擊敗台灣後,就有不少球迷懷念起在今年台灣大賽表現突出甚至投出無安打比賽的Lamigo桃猿洋投明星(Patrick Misch),以及今年拿下中職投手三冠王的義大犀牛洋投羅力(Mike Loree)。



台灣籃球界在2013年歸化的球員戴維斯(Quincy Davis),的確讓國家男籃代表隊變得更有競爭力,即便籃協在SBL球季外每個月都得付給他兩萬美元,但這價碼可說相當物超所值。

可是,棒球跟籃球是不同性質的運動,擁有一個強力投手的確在短期賽裡會很好用,但有時光是一個球員的差距其實沒有那麼顯著,畢竟一名強投能投的局數還是有限,而且投手總有狀況好壞的時候。另外我們要思考的是:即便歸化球員有機會提昇國際賽的勝率,要不要花大錢付諸實行呢?

有人說台灣的「國球」是棒球, 但也有人說「贏球」才是台灣的「國球」。台灣棒球的人才庫相對籃球或者其他主流運動而言,其實是相對有機會跟國際比拼的,每年台灣總能有出一大票棒球好手,其中也有不少會到海外發展,這些球員其實不見得會比來中職效力的洋投還弱,只是有些國際賽的重要性不夠高,或者出於球員個人意願抑或是球團對球員的保護,台灣要找齊這些球員參加國際賽是有難度的。

別的不說,台灣其實就有大聯盟層級的強投陳偉殷,世界棒球12強賽第二戰擔綱先發表現可圈可點的投手郭俊麟,也是一名旅日投手。這些投手可能都比有機會歸化的中職洋將還強,只是他們在現階段的一般國際賽難湊在一隊就是了。

是的,我說「一般國際賽」,因為世界12強棒球賽即便好手如雲,但目前畢竟只是一個大聯盟40名單外的球員參加的大賽。它的比賽強度絕對足夠,但的確還不是最頂級的大比賽,在這樣的比賽是發揮自己國家原本的實力重要,還是不管如何都要多贏幾場球重要?我會選擇前者。

我個人認為,台灣棒球目前還不需要主動尋找歸化球員,只要提昇棒球國家隊的待遇與照顧,讓好手們更願意為國家效力即可。另外與其考慮在棒球上找歸化球員,倒不如好好保護與培養現在的年輕球員,讓他們順利成長,台灣新世代的棒球運動員可是質量兼具的。

(陳穎)

※延伸閱讀:
永遠的本土洋將-黑旋風帝波@異想天開的棒球夢
長沙亞錦賽各國歸化球員介紹@拉肚理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ocat 的頭像
    ottocat

    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