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
《賽德克‧巴萊》裡莫那魯道說:「再忍二十年,就不是賽德克。」現實世界裡這句話的確是正確的,原住民文化的流失與消逝,一直到這些年才逐漸趨緩。漢人何嘗不是如此,「請說國語」運動就已經讓整整一、二代人的母語流利度遠比所謂的「國語」還差,尤有甚者更連聽懂母語都有困難。
時間往前推移,類似的現象也曾經發生在清治時期,當時漢族間的族群械鬥方休,各族群在台灣的平原上拓墾,許多位於福佬族群中的客籍聚落,因為各種因素成為只會講福佬話的人,最後甚至連墓碑上都寫「福建某地」,這種現象也延伸到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花崗一郎、二郎或許「不管再怎麼裝扮,還是改變不了這張不被文明給接受的臉」,但漢族各族群間的容貌差異和原住民與日本人間容貌的差異相比要小得多,這些人的後代,便逐漸以閩南人自居,成為所謂的「福佬客」。
福佬客的名人不少,李登輝、連戰、陳水扁等政治人物都是,作家宋澤萊、張良澤,甚至「台灣文學之父」賴和都是福佬客,賴和還有一首詩這麼說道:「我本客屬人,鄉語竟自忘;戚然傷懷抱,數典愧祖宗。」早期的福佬客許多還記得自己原本是客家人,甚至有的只是為了不要被歧視而「晝閩夜客」,但最終他們的子孫卻認為自己是道地的福佬人了,想來實在讓人覺得傷感。
現代福佬客最多的地點,主要在彰化、雲林兩縣,另外宜蘭、台中、南投等地也有不少福佬客,辨別福佬客並不容易,因為許多人不僅語言,甚至連風俗、信仰都被福佬化了,很多時候只能從老建築或族譜來探詢端倪。從信仰角度去搜尋福佬客可能會稍微容易些,例如粵東客家人信仰三山國王,如果祖居的地點附近有三山國王廟,甚至平常就會到三山國王廟祭拜,但說的卻是福佬話,那麼或許就有可能是福佬客的一員。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潮州人也拜三山國王,所以看到三山國王廟,也有可能代表那是潮州人的聚落喔。
- Sep 28 Wed 2011 20:21
《賽德克‧巴萊》與福佬客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